在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的一处街角,一家名为“花海”的鲜花咖啡复合店格外引人注目:一楼鲜花与咖啡的香味交织,二楼是年轻人聚会打卡的文艺空间。2024年毕业的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马旭,正将新到的海洋之歌玫瑰插入养花瓶,阳光透过落地窗在花束间投下斑驳光影。
今年25岁的马旭,童年带着“留守”的印记。五年级时,父母从固原到银川打拼,他被留在固原姨妈家,从初中起便上寄宿学校,“独立”成了他成长的关键词。高中毕业考入宁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后,他一边读书一边做兼职:校园电话卡代理、教材销售、寒假工带队……最多时同时做5份兼职工作,两年多攒下10万余元。
大三临近暑假,马旭观察到毕业季鲜花是需求旺盛,便萌生了开花店的念头。彼时他对鲜花行业一无所知,却果断租下店面,边装修边现学现卖:招花艺师、跑供货商、研究冷库保鲜……为控制成本,他亲自刷墙、设计和砌工作台,为了达到想要的风格效果,甚至将一楼原木色调的柜子换了三次。
花店开业后,他敏锐地发现银川缺乏“鲜花+咖啡”的复合业态,便自学咖啡制作,添置设备,将单一花店升级为文艺空间。凭借大学期间积累的6000多名微信好友和自建的校园社群,他通过抖音、小红书推广,迅速打开市场。“顾客提建议,我就连夜改装修;同行说灯光太亮,我马上调色调。”如今,这家店日流水超千元,年营业收入达20余万元。
创业路上,政府的扶持政策让马旭感触颇深。2023年,马旭申请到1万元大学生创业补贴,用于店面升级;后续又通过贴息贷款解决资金缺口。“现在有政策托底,让创业者更有勇气追梦。”马旭说。
如今,这位“00后”老板的梦想清单上,还有更多“跨界”等待实现。正如他所言:“创业不是为了暴富,而是为了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银川这片创业热土上,马旭的故事,或许正是新一代青年“破圈”成长的缩影。(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李宏亮 文/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