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礼来制药公司11月2日在上海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糖尿病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计划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行,中心将致力于研发满足中国糖尿病患者需求的糖尿病治疗新药物。礼来科技执行副总裁、礼来全球实验室总裁严伦博(Jan Lundberg)博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严伦博: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了惊人的增长速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现有约9200万名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名成年人中约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与美国持平,但超过了包括加拿大、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并且约有16%的中国成年人口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由于平均寿命上升、饮食习惯变化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在中国的增长速度高于欧洲或美国。
大量的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还可引发多种致命性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脏类疾病等。我们在中国成立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目的,在于满足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巨大医疗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国际知名糖尿病专家章蓓博士将出任该中心负责人兼礼来中国研究副总裁。中心计划主要从中国本土招募约100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我们希望能够研发出在不引起低血糖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的药物,并推出能够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的糖尿病疗法。
鉴于中国和亚洲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分子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心将根据亚太地区的人群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也是对礼来全球糖尿病研发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
严伦博: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非常高昂,遇到风险时,损失也会特别巨大。对于如何降低糖尿病新药研发风险,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非常关注化学制剂、生物制剂等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二是要非常强调早期论证,要有严格的准入门槛,不能在一个新药进入二期、三期临床后再发现问题,这样取胜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三是开发糖尿病新药,不仅要关注如何降低血糖,同时也要关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如果能够兼顾这两方面的功效,风险就会相对低一些。
从战略角度来说,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也有几种选择。第一是要有比较充足的新药研发储备,如我们现在就有28种新药处在二期、三期的临床研究阶段;第二是借助生物医药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工作,成功率会高一些,尤其是蛋白质类产品;三是新药研发应尽量多样化,涵盖不同领域。如我们不仅在糖尿病领域,还有肿瘤等多个领域都有新产品开发,这样也会进一步降低风险。
新成立的中国糖尿病研究中心将促进礼来与中国科学家的紧密协作,并履行我们致力于创新、致力于糖尿病研究、致力于实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疗效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