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重大举措。“三生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强大的浸润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三生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其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成长,因此,突出实践特色,努力构建“三生教育”主题实践框架,在实践中消化、融解“三生教育”思想理念,是实现“三生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丽江师专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科研、实践联动,注重建构主题实践网络,开展多层级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三生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将“三生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并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取得了明显实效。
“三生教育”内涵丰富、体系博大,需要多种渠道和手法贯彻实施。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丽江师专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拓展教育内容,通过主题教育及大讨论形式,细化“三生教育”目标要求,使“三生教育”思想理念进一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1、组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及大讨论活动,邀请丽江市委书记为学生作感恩主题报告会并召开主题班会展开大讨论,积极倡导“人人心存感恩、个个知恩图报”的校园氛围,激励学生树立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改革开放、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的生活观念,树立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生活的理想信念。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对推动广大同学将感恩融入生活、将感恩融入学习,用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用感恩的心追求进步发挥了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
2、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教活动,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鼓励当代大学生锤炼高尚的道德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坚定不移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不辱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3、举办自主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邀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著名口书书法家和志刚等典型人物来校为学生作专场事迹报告,以典型事例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创业,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4、开办学术大讲坛活动,邀请省内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及本地知名人士、校内教师,针对学生广泛关注的问题,有目的、有选择地举办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肿瘤的发生与防治”、“人际关系决定一生”、“音乐国学”、“走出两性之爱的迷思”、“大学生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插花艺术欣赏”等17场报告会,以丰富多样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广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5、广泛、全面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和禁毒防艾珍爱生命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介优势,深入学生生活社区,积极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围绕“如何防抢劫”、“如何防诈骗”、“如何防滋扰”、“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艾滋病预防常识”等主题,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
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主题教育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不仅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建设,也使得“三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在实践环节得到分解、细化并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多个层面,对于促进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生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除课堂教学这个知识性资源外,“三生教育”还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实践性资源来保障学生从知识获取实现向能力养成的转化,学生主体的活动正构成了“三生教育”的实践性资源。能否抓好做实学生主体活动成为影响“三生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我校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三生教育”的内在规律,坚持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重心点放置到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环节,下大力气抓实学生主体活动,力促教育活动取得实际收效。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三大类型:
1、以提高生存能力为目标的生存技能实践活动:举行消防安全演练,广泛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强化学生防火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提高防火、救火应急能力,形成群防群治良好局面;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通过指导学生自我职业规划、个人形象设计,帮助学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积极开展禁毒防艾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焚烧毒品、观看戒毒所学员表演、参观艾滋病预防图片展览、义务献血、禁毒防艾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等活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防范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用电、管制刀具、酒具大检查活动,排查隐患,及时进行消除,营造安全的校园学习氛围;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构建和谐校园”的文明创建活动,造成有利于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结合学风建设,开展“诚实做人、诚信考试”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和签名活动,教育学生学真知、做线、以生命健康为目标的校园关爱活动:针对我校贫困生人员多、面积大、贫困程度高的特点,我校完善贫困生帮扶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展贫困生帮扶工作,年度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实施贫困生奖、助、补,帮助贫困学生战胜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67个,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让一部分特困学生体面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设立校内学生工作助理岗位18个,在08、09届毕业生生中招考助理员,解决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开展向贫困生送温暖活动,向200余名贫困学生捐献冬季御寒衣被,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完成学业;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通过澳门企业家张志豪、李巨能筹集资金20万元,资助学生100名;改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拓就业渠道,“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举办多层次就业推介会,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校内学生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进行学生思想动态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其思想状况,听取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地意见建议,及时给予解决,化解各种潜在的矛盾隐患;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机制,依托心理健康研究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3、以提升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年度中各大型节庆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在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先后举办了“热爱生命、青春无悔”主题演讲比赛、“灿烂生命、绚丽人生”诗歌朗诵比赛、“三寸阳光”主持人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学生宿舍文化设计大赛、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毕业生美术作品展览(比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晚会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突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主题,增强广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此外,我校还积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头脑活动,先后选派5000余人(次)免费到宣科庄园音乐厅进行高雅音乐欣赏活动,着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